人生真是一场让人捉摸不透的赌博,你内心深处执念坚持认为对的东西,有时候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,重重落败。有时候你以为世界到了尽头,生命不再有光的时候,冥冥之中命运悄悄埋下伏笔,让你知道天无绝人之路。我想,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大起大落,哪怕这过程酣畅淋漓,遍体鳞伤,这就是所谓人生吧。走好人生路的这个过程,你的每一个决定,每一次执念坚持,每一次对与错的判断,都是你命里额坎。
最近又看了一遍以前看过的一本书《人生》,高中的时候就看过,当时特别喜欢,现在又重新看一遍,有了不一样的感悟,那时候只是喜欢故事的情节,但现在更多的有了自己的思考。
㈠关于地点
小说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的黄土地上,解放后,虽然政治制度一定程度上让农民们远离了战争,生活略有起色,但是偏远地区农民的生活依旧民不聊生,书里详细地景物描写,在衬托情节发展氛围的时候,更是向读者展示出黄土高原这片土地的宽广,自己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心所善。黄土地是中华民族奋起的见证,有着独居特色的象征意义。
㈡关于情节
故事的主人公叫高家林。全书通过写加林这个小小知识分子(读过高中,却因为生活原因未能顺利考入大学,圆自己的梦想。)在贫寒的家境与残酷的现实之下,在乡村干部的私情之下,原本高高在上,前途不可估量的民办教师高加林不得不重回土地,接受成为一个农民的事实。关于情节描述方面,路遥先生展示出强大的文学功底,将被现实摧残的加林描写的淋漓尽致,这是第一落。
在加林堕落之事,加林遇到了人生里的第一份爱情~村干部的女儿巧珍。虽然巧珍不识字,但是她对加林忠贞不二的感情自己姣好的面容,不知是何原因,或感动或感情,加林和巧珍疯狂地恋爱了。这份爱情让加林有了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之火。这是第一起。
由于加林叔父的回归任职,叔父手下的干部为了让叔父高兴循私为加林谋得一份好差事,即一名通讯干事,通过其优异的才干获得了大家好评,工作得心应手。这是第二起。
然而后来加林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。黄亚萍作为一名广播员,从才华,气质,兴趣,长相各个方面都与加林相配,况且黄亚萍高中时候就埋下了对加林的爱种,只因加林后来成了农民,亚萍又受不了生活的苦才没能走到一起。现如今,俩人各个方面都相配,况且加林觉得跟巧珍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可以聊,这个男人做出了抛弃巧珍的决定。于是,加林与亚萍恋爱了。这是第三起。
黄亚萍决定与加林在一起而向克南提出分手时,克南妈妈把一切的怨恨归咎于加林,举报了加林通过门路找到工作的事情,加林的人生到了最低谷。失去了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舞台-工作。同时,已经成为老百姓,成为“乡巴佬”的加林痛失了与黄亚萍的爱情。这是加林人生的第二落。关于巧珍,在遭到加林抛弃之后,自己嫣然变成另外一种性格,笑容也已不在。这段爱情让她的心遭到了重创!可是巧珍并没有寻死,并没有大哭大闹,他很平静地像和加林在一起之前那样,过所谓正常的生活。后来,和一直以来的追求者结了婚。当已变为农民的加林回头念及巧珍的好,巧珍的善良的时候,巧珍已不在。这是第三落。
三起三落的情节,给加林一个机会想想自己的人生路,也给读者一个机会,想想年少轻狂和执念坚持。成功并不是靠门路,靠爱情就可以平步青云的,加林一开始想看着亚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信念,一开始就错了。
㈢关于人物
1.高加林:作为小说的主人公,加林优秀,沉稳,敢爱敢恨。失去工作,变成农民,去卖馍…这一系列的事情,都让这个有点儿清高的乡村教师内心承受这重压,然而生活的担子在身上,也是别无他法。虽然作为一个90后,加林与巧珍的恋爱,在我看来略有荒唐,在当时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,私会巧珍给她希望这件事情本来就有失规矩,而且和巧珍的开始,是冲动?爱情?感动?激情?恐怕连高加林自己也分辨不清楚。如果说开始对加林的感觉有一点不好的话,那在他抛弃巧珍选择与黄亚萍在一起的时候,相信大家就能看到他的真面目了。或许,结果巧珍如果跟加林在一起,哪怕思想境界相差会不会幸福?黄亚萍如果真的跟定加林变成农民和他一起生活那又会不会幸福?我们无从得知。然而加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,注定让这两个女人受到深深地伤害。
理想与现实,往往就这么一线之差。加林的人生路,加林的三起三落都关乎于他的性格,行为方式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。我无法去评论已经过去的那个时代,只希望生者永幸,以睿智度过余生。
2.巧珍:为了爱情好远放弃一切的女人,典型的农村妇女代表:没有受过教育,不识字,却心地善良,聪明能干,惹众人喜欢。巧珍为了自己喜欢的加林哥,听他的话为他打扮,刷牙,谢谢举动无不体现这个女人无尽的爱。小说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:无所顾忌地去爱以及善良。对爱情的忠诚已无需赘言,善良之处在于尽管加林抛弃了他,在加林落魄之时,依旧为加林谋工作,为加林着想。
3.黄亚萍:勉强可以说是现在社会上大多数女性的代表,敢爱,有才华,娇气,执着。为了和加林的爱情,也能不顾一切,放下身段去当一名农民。
除了《人生》,周国平的另一本书《平凡的世界》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一看。